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历史街区不宜过多做加法 专家“挑刺”中山路改造

admin 2008-07-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雕塑不宜太多太杂,应该小而精;在设计前要先进行严格的史料考证,不要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能否再多加些反映上世纪初的风貌物件……昨天,在中山路公共艺术创作方案专家座谈会上,来
  雕塑不宜太多太杂,应该小而精;在设计前要先进行严格的史料考证,不要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能否再多加些反映上世纪初的风貌物件……昨天,在中山路公共艺术创作方案专家座谈会上,来自建筑、文史、文物、艺术等各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在对创作设计方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就一些细节提出了中肯意见。

  打造5.4公里精品长廊

  中山路历经数个朝代更替,一条长长的历史脉络串联起不同文化特征和空间形态。

  创作设计者将中山路归结为中山路史话、现代公共雕塑、窨井盖、巷弄及壁画地饰、桥文化、地道景观等六个主题系列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将这条5.4公里长的中山路以及50多个街巷路口,营造成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内容丰富、视觉亮点不断出现的公共艺术精品长廊。

  历史街区不宜过多做加法

  中山路史话系列作品重拾了杭州历史文化碎片,分别以《中河人家》、《皇家出游》、《百工百业》、《四世同堂》、《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等主题贯穿于中山路,让人重温历史记忆,感受市井生活,感怀世事沧桑。

  虽然大部分作品都受到了专家的好评,但不少专家认为不宜放体量太大的雕塑作品,如太庙广场附近的《皇家祭典》、《皇家出游》和《南宋名人园》等雕塑作品,会显得比较突兀,不能更好地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相融合。

  专家建议应该缩小雕塑作品体量,在挖掘历史碎片的同时,多留一点余地和空间,不宜过多地做加法。同时在雕塑设计上,应先进行严格的史料考证,不要让人看得糊里糊涂。

  添加时代特色风貌的物件

  由于现在的中山路保留了许多上世纪初的遗存,因此一些专家也提出是否在设计上,多加点上世纪初风貌的物件,如在窨井盖、巷弄及一些壁画设计上更多地体现当时的风情特色。

  桥文化系列重点改造的是中山路上的西湖味精天桥。该天桥年代已久、造型单调、有碍观瞻,艺术家们期望以“门与桥”的巧妙构思,将其改造成为一处文化景观,让人们感受到文化创意的魅力和力量。

  在地道景观设计上,创作者将画廊的概念引入地道,市民在漫步的同时,可以得到艺术的享受,使之成为中山路公共艺术一条街的纽带,连贯南北景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