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千年羊城今夕变 规划创新谱华章

admin 2006-09-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开栏的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实践证明:在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中,每个城市的发展其实都需要科学规
  [开栏的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实践证明:在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中,每个城市的发展其实都需要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事业及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是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的重要主题。为此,中国建设报社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策划了“50年·听大师讲规划”系列采访并推出了专栏;与此同时,我们对部分城市也进行了走访,自今日起开设“50年·城市回眸话规划”栏目,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迅速崛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广州这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南国名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增长。规划,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广州的城市发展同样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规划,还将谱写出新的华章。 

  回溯:千年羊城规划变迁 

  从公元前214年(始皇帝33年)秦王朝任命任嚣为南海尉并建城(俗称“任嚣城”)开始,广州已有2220年的建城历史。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商贸起源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州市的城市建设方针与发展目标,多次发生变化。曾先后多次编制过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 

  1952~1958年,为迅速改变广州旧貌,将城市建设纳入正轨,先后制订了9个城市规划方案,对全市工业区、新居住区的位置进行了选定,规划了全市主干道系统和排水系统。 

  1958~1962年,继上述9个规划后又编制了第10、11号方案,首次确定广州城市组团式分块发展的设想,称为“三团”、“两线”。“文革”期间,城市规划工作一度停顿。1974年恢复正常工作后,到1978年,先后又制订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第12、13、14号方案。1976年,先后制订了道路、工业、仓库、港口码头、生活配套、园林绿化等6个项目规划。 

  1982年,在系统调查、认真研究基础上编制了《广州总体规划》。根据广州自然地理条件及已形成的建设布局,确定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布局上采取带状组团式的形式。这一规划1984年9月18日得到国务院批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84年总体规划的某些方面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至1993年上半年,广州完成了对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在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方面,不限于只向东发展,而是充分利用主要河道和城市干道为轴心,向东、南、东北多个方向发展。 

  新世纪新规划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广州发展再提速。在《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指导下,广州市编制了一系列规划。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上报国务院审批。2005年12月国务院以国函(2005)105号文批复,原则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广州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进一步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强制性内容规定南部、东部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空间发展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广州采取“拉开建设、有机疏散、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思路,优化城市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形象。“南拓”——广州的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完善广州城市功能结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作用的重要地区。“北优”——北部地区是广州市主要水源涵养地和新白云国际机场所在地,必须优化地区功能配置和空间布局,规划发展“机场带动区”和建设物流中心。“东进”——广州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未来要以建设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一线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利用港口条件,在东部地区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西联”——广州西部与广佛都市圈的佛山市接壤。广州将加强与佛山的协调发展,同时对西部旧城区重点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按照这样的发展战略,广州市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成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江多岸”,凸现广州珠江水系自然景观格局;“两条城市功能拓展轴”、“三大港”(现代化的航空港,海港、信息港)、“三个国际物流中心”,构筑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 

  基础、生态、历史并重,打造全新“岭南古郡” 

  在规划指导下,广州城市建设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让我们先看一看“十五”的辉煌:新机场、会展中心、南沙港、大学城、地铁3号线、4号线……“十五”期间,广州市累计投资933.51亿元,大力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坚持生态优先,构建以“山、水、城、田、海”为特色,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内涵的生态城市。“十五”期间,广州投入800亿元改善环境,天更蓝,水更清,“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构想正在逐步实现,并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奖项。 

  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发掘或建设部分最能代表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物古迹、岭南文化代表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点,创造广州历史文化的名牌产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特色。文化设施方面,广州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艺术类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文化建筑,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州歌剧院、广州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也将相继建设。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广州将以亚运为契机,积极搭建空中桥梁,编织立体网络,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对外服务亚洲、走向世界;打造区域枢纽,对内辐射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绿色交通,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形成对外四通八达,对内出行便利,高效、快捷、人性、智能、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推行智能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继续实施“青山绿地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市容美化工程”、“亚运场馆环保工程”等四大工程,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突出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特征,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把广州建设成适宜创业发展、居住生活,兼备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山水型生态城市。“文明亚运”是2010年亚运会的三个主题之一,也是广州2000多年城建史和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感动世界的重要契机。把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营造历史文化名城文明祥和的气氛,展现“岭南古郡”的风貌。 

  广州概况:广州,广东省省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746.62万人。李兆汝 曲长虹 姜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