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金沙遗址博物馆 理念创新带给观众全新感受

admin 2008-01-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金沙遗址博物馆,建在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原址上,目前所做的考古发掘只占遗址很小的比例。也许有一天,博物馆会邀请观众一起来现场参与、见证考古发掘,揭开古蜀国
  金沙遗址博物馆,建在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原址上,目前所做的考古发掘只占遗址很小的比例。也许有一天,博物馆会邀请观众一起来现场参与、见证考古发掘,揭开古蜀国神秘的谜底。

  这不是一个玩笑,而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理念创新的大胆设想。占地面积456亩、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包括遗址公园、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和园林区,不仅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博物馆理念的创新,使得该博物馆堪称遗址博物馆的一个典范。难怪前来参加古蜀文化研讨会的美国专家学者在对古蜀文明表示惊奇的同时,更对金沙遗址博物馆连连赞叹:“中国博物馆的建设水平令人难以置信!”

  2007年岁末,正值中美专家参加古蜀文化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听他介绍金沙遗址博物馆因理念创新而带给参观者的全新感受。

  一边发掘一边开放的博物馆

  身为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的王毅,兼任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职务,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成都平原的考古发掘工作。西安半坡遗址、兵马俑遗址,对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进入21世纪后遗址博物馆应当是什么样子?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改进。但有一点至关重要:遗址保护是前提,其次才是开发利用。因此,保护与展示的统一是金沙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出发点。”王毅说道。

  走进这座博物馆,人们最先看到是大片的绿地与树木。王毅告诉记者,遗址公园是成都市的一块绿肺,但树木的根系扎得太深容易影响到地下未发掘的文物。于是,他们先在整个遗址公园填上几百万方土壤增高地面,再种植一些浅根系的树木,解决了这个两难问题。
  
  遗迹馆是一个开放式的发掘现场。透明玻璃和可移动的钢体建筑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遗迹馆里呈现的则是不同阶段的发掘现场,并标注了准确的发掘深度,让观众一目了然。几千年前的蜀人在这片河滩上填埋了各种器物,给今人留下了难解的谜。如2号坑是礼仪性堆积,以野猪獠牙、鹿角、麂角、美石和陶器为主,令人震撼;另一个坑中上吨的象牙堆积在一起,令人难以想象当时的情景;随着地势变化,埋葬的物品也不同,在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小坑中,出土了几百件玉器、金器,其中一个高3.7厘米、宽4.9厘米、厚度只有0.01至0.04厘米的金面具,是金沙遗址出土的最珍贵文物之一,令人长久驻足;而为人所熟悉的太阳神鸟金箔,也在这个遗迹馆出土,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因为运用先进科技手段,遗迹馆中已经出土的文物和尚未发掘的文物都标注得非常清楚,文物与环境合一,仿佛是还有呼吸的活物,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其中的奥秘。遗迹馆中还有一处古祭祀台,是数千年前的一棵古树树根,纵横交错的根系占地近百平方米,被全部用玻璃罩罩着,观众可以自由地走在上面,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让人回味无穷。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物发掘还在进行当中,以后可以一边发掘一边开放,让参观者看到发掘的全部过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王毅说。

  有表情的文物陈列

  传统博物馆往往给人以刻板的印象,而金沙遗址博物馆从建设伊始就特别注重展览陈列。从场馆建设到陈列布置,都刻意挖掘文物与环境、文物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出全新的展览氛围,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展馆建设是为文物陈列服务的,要与环境、文物展品相协调。我们的陈列馆在建筑设计上从地下升起,与大地紧密联系,既呈现出现代建筑的气势,又不显得趾高气扬。”几十轮设计方案中,考古学家、博物馆学者参与讨论,充分考虑到文物展示的特殊性。王毅介绍说,“金沙出土文物的体量不大,如何让这些精美的文物能够与观众对话?这就必须通过展陈方式,让文物有表情。”

  为此,陈列馆采用了多种先进科技手段,以雕塑、油画和多媒体、音响等综合手段,通过大型实景化的复原,为观众营造出一个3000年前金沙的感性印象:茂密的森林、蜿蜓的河流,古代蜀人的家园冒出了缕缕炊烟;动物们在原野上觅食,远处的大象成群结队,而天上的白云仿佛真的在缓缓飘动……

  在另一个展馆内,金属纱网与灯光的巧妙设计,让人们的目光完全集中到一个体量不大、造型精美的铜立人身上,而这一铜立人与三星堆出土的铜人的关系,引人无限遐想。从太阳神鸟、金面具,到铜立人、金冠带、蛙形金箔……一件件精心布置的展品,观众似乎真的看到了文物的表情,从中依稀看到了古蜀国的神秘面纱。

  展览所陈列的文物,毕竟只是冰山一角,但通过巧妙的展陈方式,让人感受其内涵丰富。在陈列馆里,通过一段三维动画,将遗迹馆里地上的圆洞,延伸出古人建造房屋和城市的历程;一把经过脱水处理的木耜,耗资30多万元,也凝聚了中日两国专家的心血,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木器之一;古人制作玉器的全过程,则采用了幻影成像的展示技术。与此同时,由大学生担任的讲解员,以生动浅显的语言补充着展览内容,将观众的思绪带向了几千年前的古蜀国,令人印象深刻。

  考古发掘和研究要对历史负责

  金沙遗址的发现与三星堆一样,给人们留下诸多谜团。而3000多年前的蜀国都邑与今天的现代化城市成都重叠,保存如此完好,这在考古史上非常罕见。三星堆、金沙的考古发现证明,这里曾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那么,成都平原的远古文明史,在中华文明史中到底有什么贡献?它参与了中华文明的哪些进程、参与多深?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出现在金沙遗址,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发现。

  “考古学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学术操守。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考古发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希望能够出更多更重要的学术成果,就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考古发掘。”王毅如是说。因为保存条件不够好,金沙遗址出土的绝大部分象牙都回填了,只有很少的几根以硅胶封存的方式陈列在展览馆中。当然,回填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大环境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象牙的保存。“一旦我们有了好的办法,肯定要对这些象牙进行更好地保存,而我们的考古发掘也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将成都市区的456亩土地拿来建设一个遗址博物馆,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化城市,不能不说是当地政府的魄力与实力的表现。而以创新的理念,建设一座真正现代化的博物馆,提升了成都市的文化形象,这也是成都创新之举带来的结果。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