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余迅:建筑设计科技

admin 2005-06-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主讲人介绍余迅:德国工程硕士/德国注册建筑师/赛朴莱茵(北京)建筑规划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演讲实录  余迅:谢谢大家,各位早上好,我叫余迅。是HYP赛朴莱茵首席设计师,今天我演

主讲人介绍
余迅:德国工程硕士/德国注册建筑师/赛朴莱茵(北京)建筑规划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演讲实录

  余迅:谢谢大家,各位早上好,我叫余迅。是HYP赛朴莱茵首席设计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艺术空间及系统设计。我们公司名字叫赛朴莱茵设计,因为我们秉承一个理念,设计与与时俱进的科技不可分的,我们不能单单把设计纯粹归为春设计的范畴,特别是建筑上面,它必须和工业和各种产品,和科技的发展是融为一体,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体现整个建筑最新的趋势。

  我们公司总部在德国,是跨德中两国,我刚刚已经说过,我们公司的宗旨和特点是希望把建筑和科技融为一体。公司的总部在德国的达母斯达特,2002年在中国北京成立中国公司,2005年在上海成立办事处,我们公司主要成员从80年代中就开始在德国从事节能设计,这样一种比较先进的建筑设计公司。

  我们认为设计不是一种玄学,而应该一个透明化,系统化的过程。现在技术有很多种,今天我们讲的主要方面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空间,技术比如说我们是信息时代,电脑在设计中的作用。建筑工业,或者产品的制造业对于建筑设计的各种影响,另外环保工程,我们的节能对我们建筑设计也会带来一个非常革命性的影响。此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建筑的本质,也就是空间,空间我们如果在国内做项目的话必须注重传统的空间,现代空间,这种不同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下西方和东方不同文化传统下对于空间的不同理解。

  这个是我们在德国做的一个展示建筑。如果我们拿到一个任务,有时候我们看到这个成果以后我们就往往感到,不知道这个成果从什么地方来,所以设计被看作BLACKBOX,非常的玄,我们希望整个设计过程是非常透明化,不是完全基于偶然的过程。

  我想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如果一下知道非常强调的ID,可能通过灵感冲动,形式表象来设计,我们看作是综合性的设计方式,或者有些设计开始不定它的最终成果,需要通过一些理论的研究,理性的思考,通过功能的分析和空间的分析达到结果,我们称作为分析性,我想这两种都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的设计中都会随时体现出来,我想这种设计方法不能偏于一种,而是两种结合起来,是我们自己遵循的一种设计方法。

  我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下,怎么样从一个技术的方面,从电脑对于设计的影响,制造业对于设计的影响,CAD—CAM怎样对技术产生影响。这些项目是我在德国参与的一些设计项目。

  这个是1999年宝马在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它要做一个展示建筑,当时它这个建筑的主题是节能汽车,因为德国汽车发展,现在也比较注重环保。它希望把汽车的污染减到最低,它可以用氢气作为燃料,和氧气燃烧以后排放物为水,我们把这个设计当中把水滴作为一个主题,来介绍这个氢气汽车的原理。大家看到左面所谓太阳林,也就是用一些太阳能电池板做成这样一个构件,实际上一个加油站,它实际上加的是氢气,而不是石油。宝马有一个特点,不在现有的展厅里面做展位,他是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建造一个建筑,来显示他们先进的建筑水平,我们这个建筑也要显示他自己先进的制造水平。

  这个是夜景,我们提到CAD—CAM。这两个是在汽车建造行业非常普遍的概念。CAD在设计当中有的水的设计,它的形体由电脑自动完成的这么一个过程。它是由布头的曲子组成,有几千片不同的双曲面组成的构架,它最后的误差是三毫米。

  所有曲面要经过一个非常详细有线的计算。这些构架是可以进行拆装的,这个展位,布展必须用很短时间,他用三个星期进行布展,一个星期进行拆除。这个展厅我们在慕尼黑重新又建造起来,它是一个可拆装的建筑,一开始我们想用直升飞机直接运到广场当中,后来因为经济的原因没有这么做。

  最后是进行双曲子水滴形的建筑。2001年,两年以后我们在同一个广场要为宝马设计一个新的展厅,它这一次要展出当时宝马七形汽车,宝马特点就是速度快,它开车的兴奋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样用一个空间凝固一个速度呢?是我们这次展位的主题。大家知道速度和空间有关的,如果大家开着很快的汽车,就会发现前面的空间被压缩,后面的空间被延展,如果我们在这个展厅体现这个延展,我们就体现速度感。我们用计算机做出这个空间。

  这样的汽车通过空间的时候同时周边的建筑对于这个汽车也产生影响,方形的空间,通过这两个影响最后形成一个扭曲的空间。这就是最后这样一个扭曲的空间。我们走到扭曲的空间里发现它实际上可能会重现我们前面说的,前面把压缩,后面把延展一样。

  这个空间也是无序的空间,它没有办法用图纸来表现,因为带三维,各个方面都是不同,没有一个点用平面和剖面进行设计,我们必须用无图纸设计,它必须是CAD一线贯通,直接用三维的方式传给厂家。我们在建筑当中运用了电脑技术,并且依托于现代工业发达的制造水平。来体现电脑和制造业对于我们建筑行业的一种影响。

  同样我们要对这个建筑,这样一种扭曲的建筑进行一个非常先进的结构的验证。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要做一比一的模型。生产的这个结构厂家和我们把这个外表面定义成高分子的模结构,模结构和刚架结构怎么样进行很好的配合,要进行一比一模型的实验。每一个结点,虽然这个形体非常复杂,但是它是一个万能结,它在各个方向都可以进行一个变换。

  所有的构件必须在工厂进行预加工,因为展位三四个星期进行布展,我们内装修,灯光,音响都要在这个时间完成。

  这就是装配现场。在装配的时候,其实在德国没有很多的人,只有12辆小型的车吊,每个工人利用一家汽车吊,同时对于外面进行高分子薄膜的安装和内装修是同步进行的。这是我们设计一个入口的门,这个门我想不会比飞机的门更加简单,或者更加复杂,它要承受高分子膜在各个方面的拉力。所有高分子膜的安装都是用爬山运动员的器械技术安装,这就是一百多平米的现场。这是内部,同样体现了速度的内部空间感。

  这是汽车被运到展厅以后的一种现状。这个是展厅的一个外景。我想在国内进来整个建筑业发展非常快,但是同样和德国相比,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建筑工业和建筑手工业的水准,建筑工业我们可以看到在德国它是有相当久的历史,它的产品规格和质量都非常多,但是同样,比如说想在国内造一个亲水的砖墙,或者亲水的水泥墙,并不是很多厂家能做的,所以说我们也并不是在手工业上面,现在有很多农民工,量非常大,我们要看到还有很长的道路要做,包括在建筑工业,包括建筑工业产品化,系统化这样一个过程。现在建筑品质也需要一个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我们比较当地材料,进口材料,价格的质量,我们考虑尽量用当地材料和比较便宜的进口材料,这样我们能够在技术和构造方面利用最先进的东西,同时能够在价格方面降低一些价格。

  回国以后我做了一些立面改造工程,是北京远洋德义的立面改造,当时这个盘卖不出去,所以上我们进行改造。这是原来的立面,当时我给它们考虑了一些工业化的产品,遮阳这样的措施,结合节能这样来考虑。但是甲方可能在投资上面有一些考虑,我们最后经过妥协以后做了一些减法。这是我们改造以后的立面情况,用的是一些比较工业化的产品,当时的材料都是自己在网上找到工业化的产品推荐给甲方,它的价格也不是很高。最后的效果是比较简洁的。

  另外我们现在也设计长安街西贸中心的立面改造工程,在国内有很多情况,一个建筑,不是进行老建筑改造,而是正在造的新建筑进行改造,或者方案还在设计阶段,已经要进行设计改造了,这样的工程比较多。我们给甲方提供了不少立面的方案。最后这个方案是实施方案。也就是同样注重南侧的遮阳和建筑形体重新的定义和布局,来达到一个比较宜人的效果。

  另外我和我的两个合作伙伴,为首钢总公司进行了一个钢结构节能试点工程的工作。今年2月28日和30日召开了国际智能和绿色建筑研讨会,建设部部长王光涛都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并且来自世界许多国家,一千多位专家和各级官员也参加了这个大会。这个标志着我们国家在节能方面下出重大的决心,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包括所有的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建设部规定的节能标准,我想这个会对建筑业,整个行业的冲击,包括地产开发这个冲击是非常重大的。

  我们在整体设计,理论和方法分论坛上做了发言,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优秀的论文奖。德国这个节能设计实际上也不是说与生具来的,也是在1982年能源危机以后德国政府大面积推广节能建筑和节能的技术,并且进行奖励的措施,可以看到德国所谓老建筑,它的耗能标准和国内普通建筑是差不多,它每年的采暖,或者是耗能量要达到250千瓦小时每平米每年这样一个标准。我们现在建设部说节能50%。实际上在德国1995年滞后的一个标准,可以看到德国从1982年1999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现了这样一个目标,德国1997年继续降低了它的标准。现在德国推广比较多的所谓守能建筑,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没有空调和暖气这样一种建筑,这种建筑它的耗能量在15千瓦小时每平米每年,是原来的十五分之一,也就是现在国内,现在因为我们国家比较大,它分寒冷,严寒,或者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区域,包括夏天和冬天都很热的区域,我所指的可能是冬天寒冷,夏天炎热这样的区域,在国内这样范围比较大的区域,现在在南方甚至没有保温的措施,也没有暖气,完全靠空调,非常耗能的设施进行采暖和制冷,这样一种措施。我们的目标不是节能50%,应该是达到它的十五分之一,或者更少的水准。

  我们所要做的其实要保持它良好的形体,它朝向,它各种保温的指标和气密性,各种雨水回收的设施,利用节能的设备和被动式的一些节能措施来进行设计。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德国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最左边原来所谓的老建筑,这样一种建筑形式,大家看到这种形式,它有非常少的保温和我们现在国内差不多,开窗是随意开窗的,没有可控的开窗,它暖气的废气直接排到大气当中去,有一些保暖,包括和地和顶的接触保暖做的非常差,我们目前情况和这个差不多,现在所谓节能建筑,1995年这个建筑是中间这一部分,首先保暖做的非常好,包括顶处和地接触,包括避免冷桥措施进行的改进,另外利用比较高能的暖气,也就是说它这个热量的回收量非常高,所以它排到大气中的余热非常少,另外很重要的进行了室外空气的收入。大家知道如果大家在冬季开窗,或者在夏季开窗的时候,每个人每小时需要空气是30立方米,如果开窗是八倍左右,这个八倍就付诸东流了,如果我们给30立方米就是够了,我们提供的是可控通风系统。

  最右边是守能建筑,首先把空调和暖气这一部分取消了,大量节省了这一部分设备的投资,但是这个保温又做的非常好,另外包括南面的开窗度,或者是新风系统和热回收系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改进。

  这里是一个系统图,可以看见一个非常好的节能建筑,如果黄颜色这一部分,不管墙,还是地都是非常好的保温,另外窗也是性能很好的保温窗,同时它有很好的进风预热系统和排风,及空气的热交换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边我们能够保证不用空调和冷气这样一种建筑。有一些东西是非常专业,我想由于时间原因不一一阐述了。

  这是我们在达母斯达做的节能住宅,这里我想讲一下我们为首钢做的钢结构节能住宅的特点。首先世界上有非常多的钢结构。但是没有一个钢节能完全被照搬照抄到中国北京来,因为中国北京首先有地震的原因,包括美国有很多钢结构,在没有八度地震条件下进行设计,我们首先考虑防震措施,当然它有其他的特点,它包括需要防火,隔声,保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我们首先得为这个钢结构系统进行定义,所谓钢结构系统工程的设计大不是为一个开发商设计的,而是在首钢发展大背景下,也就是说首钢进行建筑业的钢材产业化,好比原来首钢像一个纺织厂生产布料,他要生产成衣了,他要把这个钢材进一步的加工,作为新的产品进行生产,包括汽车,汽车钢,他要把这个钢转化为新的产品推向市场,所以我们给它设计的系统不是为一个房地产开发的。而是首钢它能够生产系统化的建筑以后,它可以为很多房地产商提供这样一种产品。

  我们首先要为这个系统定义一下,它是怎么样一个钢结构系统,我们认为在国内比较多的住宅系统是板楼,也就是南北通风的住宅居住的形式。它的层次不是一两层的小别墅,因为在国内地非常紧缺的住宅,大量的建筑还是集合式住宅,就是六层到七层板楼式的建筑,我们首先定义建筑方向是六层的板楼,我们首先进行结构的推理,它是用钢混结构,还是用钢支撑结构,同时满足防火,节能,保温,各项指标。这些指标通过建筑的构造,包括楼板,内墙等构造来实现,最后通过产品,包括通风等等的产品进行实践。最后才能形成一个钢结构住宅体系。

  我们对它提出的要求要用新材料,新技术,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手段,达到空间灵活,环保节能这样一个新的住宅系统。

  这里是一个六层住宅体系的概念,这里它非常简洁,和一般的住宅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区别,另外内部非常灵活的,包括屋顶花园,等等一些比较宜人的措施。

  这个是一个14层的住宅,在结构方面我们考虑左面是钢混结构,我们验算当中我们发现钢混结构在地震下筒非常的钢,其他部件很弱,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协调的形式,所以我们最后采用右边全钢支架和钢支撑的体系,这种体系在国内还是没有的。

  在平面上面我们把所有的支撑体系放在靠中部的核心部分,所有的墙都是可以移动的,它是可以产生从一居室,两居室,老少居,跃层式,各种不同的户型,同一个钢体系下可以产生61种不同的户型。

  最重要对钢结果非常详尽的设计,所以我们对每一个结点和构造都进行了详细的结点设计,来完成它所达到的防火,保温隔声和节能的不同要求。

  包括我们的环境,我们知道住宅上隔声和环境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希望听到楼上的水声,隔壁邻居的水声和自己家的水声,我们采用非常好的隔声措施,包括楼板的隔声和环境的隔声,能够达到很舒服的居住环境。

  我们希望住宅现在发展从一个量的阶段渐渐转化为一个质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买房人更注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完全靠外在的表象,或者一个空虚的概念,我们应该考虑到一个住宅它应该是一个百年大计,而不是说它能够在五年,或者十年被淘汰的产品,一个节能型的住宅不但能够节能,当然这不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是说它是一个很舒服的住宅,它的运行费用非常低的一个住宅,它在外墙做的很好的条件下面,它在节能,或者舒适的同时它也不被产生开裂,漏风,这样一种现象。这种住宅是保质的,它运行费用又很低,同时就是保值的住宅。我想消费者最会理解,与其把钱花在装修外立面上,还不如能够住进一个运行费用很低,室内非常舒适,而且能够保值的环境里面去。我想这一点会到来。

  我们为什么节能被提出来以后,实际上对房地产产生一定影响的原因。

  包括我们考虑到楼梯间隔声,因为我们想六层,虽然现在很多房地产开发上有电梯,但是楼梯还是非常重要行走的空间,所以我们楼梯间设计方面非常重视,而且也非常重视它隔音的效果。我们在首钢这个项目当中把这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能量计算,隔声计算,包括墙角温度计算,各种指标检验它各种节能的性能。最后得出这个能量计算的一个结果和隔声防火,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构造达到不同的隔声防火的这种结果。

  首钢这个住宅和目前中国节能规范相比,保温目前是40毫米,气密性一般,一般装成玻璃,这个水准相比,会达到这样的效果,目前中国节能规范在102千瓦小时每平方米每年这样的水准,基本能耗指数,包括热水达到1300瓦时平均每年这样一个水准。如果我们减少冷桥,改变气密性,进行热气和冷气的热会回收,我们可以减少3.4的耗能数。而且不再需要暖气的设备了。这里就是一个示意图,就是红外线的一个外墙测试。这个保温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另外窗对于阳光能量的采集和反射,它对能量的作用,以及空气热交换系统示意图。

  非常重要的是夏季遮阳的措施,也就是说如果在夏季没有遮阳所有太阳达到室内这样的热量必须用空调排出去,空调能量指数非常低的,也就是四分之一,我要用四倍的能量才能达到我所需要降温的效果,我们如果没有遮阳的时候,把高于26度的天气定义为不太舒服室内高温的气侯,这个天数作为一个值,然后加了遮阳以后作为另外一个值进行比较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简单用外遮阳的措施可以说全年高于26度的天数从15%降低到11%,我们加了遮阳以后即使用空调也是用很少量的运行费用就可以,或者进行很少量空调的运行就可以达到我们非常舒适的室内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太阳能进行热水提供,如果在我们14层屋顶用平板式热水器,就可以用再生能源降低我们基本能耗指数。

  最后还可以用地源热缝指数进一步降低空调能耗的指数。

  总之从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考虑技术,包括电脑制造和节能这些方面都会对我们整个建筑设计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接下来我想从空间的角度谈一谈我们对建筑设计的理解。我想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空间,东方西方,传统和现代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里是我们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做的一个投标,我们是通过这样一个思考,新的展览中心必须是北京的,但是它又是一个世界的,它要溶入北京的传统文化,但是它又要体现现代的功能,我们想把这四点在这个设计当中进行一个体现。

  这里是新国际展览中心位于机场天竹这个区域,我们这个设计通过模块化,有不同模块组成的展览空间,有四五个展厅围合内院的形式,这个内院又和北京传统的内院有一些联系,同时这个轴线和空间虚实的变化也是遵循北京这样一个传统,同时它又非常功能化,因为这样一个形式它是以人为本的,我们在参观展览的时候不会感到很单调,在各个阶段都能够看到室外,这是一期,因为这个上面它现在有一个学校,学校的这个设施。

  我们把这个学校的设施让出来做了两个模块,这里南面北面都有入口,北京南面靠近温榆河做了很好的环境,另外在北部也设计了展览的辅助设施。

  在二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增加两个模块,在一期运行不受影响的同时我们可以在二期进行这个建设,并且把中间这个轴向北延伸,达到北部,这样可以完全体现展览中心延续性和它整个的形象。这是一期的效果图,二期我们可以看见它是增加了两个模块,朝北延伸。

  这个是展厅,展厅分一二两层,二层有中间快速加速步道,可以使参观者达到展厅内部,这里有一个回廊,为大家设置了休闲的设施,并且有餐饮。这个是我们中间的加速步道,它能够使参观者能够很快的达到各个展厅,通过步道直接展厅的中间。这个加速步道和所有的厅展和入口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中间所说的中间空出来的庭院,这样使参展者都可以看到室外,同时为宝马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展览的空间,中间是我们加速步道。

  这个是中间有商廊,和办公和商业联系在一起。这是北部入口大厅,直接进入中央加速步道,另外北部是停车库。粱思成把建筑分成几类,一个是中而新,一个西而新,另外一个中而旧。也就是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西而新,中而旧比如说大屋顶,这都是以形式为主的建筑形式。西而新比如说板凳,鸟巢,它完全是西方的东西直接移植到中国来,粱思成西而新是我们这一代所寻求的建筑方向。

  我们在另外一个投标当中也是希望找到这样一种,对这方面进行一个探索,当时我们战胜了北京设计院和美国MSO联合体,最后实施方案是当地的一个设计院。这里是沈阳的而且中心和图书馆的设计,沈阳这个城市有比较长的历史,它也有自己的故宫,它有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是一个斜向的城市规划,我们是在沈阳主轴青阳大街这个区域,可以说是沈阳的南大门,这个区域非常复杂,周围有大堡性的,非常奇怪的建筑。这个基地在这个空地上面,对面有五里河体育馆,周围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秩序。

  所以我们希望重新找到城市的秩序,我们以沈阳旧城为母体进行一系列的变换,因为在这个基地里面有一个古树不能被挪动的,古树作为一个中心,设计一部分作为图书馆,一部分作为儿童中心。最后形成一个非常安静的城市环境,这个城市环境把周围非常杂乱的融到里面,每一个建筑都找到它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空间的秩序来体现我们中国建筑中固有的一些东西,但是它又是非常现代的。

  这里是图书馆,它有一个非常紧凑的功能,这里是一个非常大的入口广场,这里是南面的文化广场,这里还有一个儿童剧院,这里是儿童中心的一个设计,儿童中心动区向着广场,而且静向着图书馆的。

  这是当时的模型,这是南部的广场,这是西部的入口广场,实际上我们是可以看到有一些信贷的建筑元素,包括非常简单的建筑的构架等等,其实是来自于东方的,因为像密斯凡罗的设计他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的框架式建筑,我们不应该单纯理解建筑的形式,而是考虑中国建筑本身有的一些东西,一些本质的东西,结合之后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这个是我们一个中标方案,是在北京亦庄难免要做一个国际汽车的电子园,这个电子园占地很大,有10个平方公里,当时设想必须给它拆的比较小,使它开发不至于10平方公里,而是一块一块的开发,就把这个电子元,它是一个工业厂房建筑,它不是住宅区,或者景观地区,它是一个工业地区,我们把它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行政管理区域,人文生态区域,生产区域,配套区,包括餐饮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以后我们发现如果把,我们的主板比较有特点,我们CPU管理的部分,另外电池可以成为一个冲电的区域,比如说配套餐饮等等。但是这个直接的对应并不是我们需要这样,而是我们通过分析以后我们觉得一个工业区需要有这样几个部分,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区域的划分把它分成,这些块都是可以单独开发的,而且它和四个功能是紧密相连的区域。

  这里从这个模型上,这个工业区可以看到,它中间这一部分是景观区和休闲这样一个绿化区,像电流线一样,穿过整个基地,这些工业厂房是很灵活的,它可以合并一个大的厂房,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厂房,这些圆形的部分是我们所设置的所谓的充电区域,也就是一些服务设施,另外这些部分是我们所谓的CPU,是我们研发和管理的区域。

  这里比如说我们是一个圆形的电池,是职工当中午休时候可以在这儿到银行,到邮局,到餐饮去餐饮等等。这是我们的研发区,这是我们的物流区域,这个物流区域是沿着粱水河,物流区主要是仓储为主,包括一些办公设施,河景延伸到基地当中,当中是一些小型的办公设施。这是我们的办公区域,包工区域可以直接达到各个场所区。另外我们尽量把景观做的非常好,能够进入到我们整个仓储的区域里面。

  这个是我们在菜市口进行的一个共建项目,甲方要求我们容积率做到5.5到6,非常之高,对我们来说这个压力很大,因为菜市口有很好的历史文化环境,包括康有为的故居等等。在这么高的容积率要求下面,当时我们采取了一个化整为零的策略,也就是很大的体量尽量不以一个大板楼拆分成比较小的体量,我承认这个体量在二环内是过高,这是甲方认定的密度,我们作为设计师不赞成在二环旁边做这么高密度的建筑。我们考虑尽量在任务书下面做一些应变。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商业广场的氛围,这个是康有为的故居,我们尽量把建筑让出来以后,做了几个下沉式的通道,通过下沉式的通道我们可以进入地下,联系到一起的商业区,地上的建筑是有分有联的这样一种形式,这个是一个旅馆。

  从这个地下下沉式的广场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超市,这个地下超市也是跟新的地铁线相连的。这是密度非常高的建筑,在整个建筑上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空间的花园,也就是把原来平面上的空间形式把它变成地面上的,或者三维的立面形式,通过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和不同的体量分割来打破体量巨大的感觉。

  包括向南进行比较小体量的继续的拆分,这是一个小型的SOHO。这是一些比较大的内部空间。这个就是通过高低的变化,使得这个广场康有为故居这个部分相对开敞一点。来使现代建筑给传统建筑对话,我们不希望在这个建筑当中做一些假大屋顶,我们希望它是一个现代建筑,现代建筑通过它自己的特点和古典建筑进行一个对话。而不是遮掩的进行一些小动作,小处理,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实际上总结下来也不是完全拘泥于东方,或者是西方。我们是在四个方面寻找一种平衡点,寻找我们自己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空间规划和功能的设计。

  这里是我们一个中标方案,是上海的一个项目,当时也是由于地块非常的复杂,这是我们的一个草图,最后是这个方案,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老建筑,在这个角上面,而甲方希望有非常多的功能,包括展会设施,包括一些五星级的旅馆和办公楼总部。我们的考虑通过对于老建筑相对的尊重,同时形成三个内部的空间,使所有的人能够享受到一个比较好的内部环境,这样一个出发点来做这样一个项目。

  大家看到这是一个主要的通道,这一部分是展会空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内部广场,比较有特点的,这有两个小院子。这是两个大的音乐厅,这里是展会的入口,这里是办公的入口,这个是上海正大的总部。

  这个是我们展会的入口,主要入口是一个比较大的广场。这里是一个夜景,从展会角度来看的,另外我们这里是一个闵行的剧院,由于这个项目周围有一些住宅,它日照间距是不够的,我们考虑退台式的,从高越来低越来越低融合起来。当中是一个剧院,这个剧院我们把它做成一个折板,穿插在周围的管理型的建筑当中。这是一个壳,最后形成这样一个形体,这个形体和周围的住宅环境是结合考虑的。这个是内部的折板,折板里面折成的内部剧院空间。这样是从大街上看的一个角度,这个是这么一个壳,周围是一些办公,商业,等等这些设施。这里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入口的剧院大厅。

  最后一个小型,是天津的钟楼,这是一个竞标项目,当时业主强调要求我们做一个仿欧的建筑,当然我们最后也没有中标。天津有一些意大利移区,这些有个性的区域,他们希望放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我们当时考虑天津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它需要有一个文化传统延续,但是它绝不能通过简单的复制来进行文化延续的工作。比如说天津市政府真正进行一个标志性建筑,他应该有这个雄心魄力,使他新的建筑进入新的文化遗产。有哪一个复制品可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考虑应该用新的技术,新的现代的理念进行一个设计,同时又在神韵上面来体现,有一些欧洲的也好,其他文化的也好,一些东西。这样既能够和文化和环境融合以后,也能够为天津以后的发展提供比较好的远景,而不是只是照照片进行复制。

  这个钟楼我们考虑建成一个玻璃体,它是由钢结构,双螺旋型这样一个形式,同时下面做成一个音乐广场,一个三维的广场,这样一种形式,这里本来一个老的建筑,里面我们给它进行重新的设计,从这里可以上这个广场,从这个广场顶端可以看海河,同时这个光下面是一个小型的室内音乐厅,再往上走也是一个小型的广场,通过简单三维广场的形式,因为旁边有一个公园,把文化和标志性建筑结合起来,同时我们没有用一个柱式和线角,大家会感到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有一些神韵可以沟通的地方,这个是音乐博物馆的一个楼梯,可以到下面的音乐厅,这个是采光的内院。这是从正面这样看。

  最后一个项目我想现在正好在竞赛的阶段,我们被邀请和华东院联合投标,包括SOM,还有MGM,等等公司参与的一个投标,是武汉世贸中央新城,前一段时间炒的比较热,武汉帝王30亿拍卖一块地,这是在鹦鹉洲这个部分,武汉分成三镇,上面是汉口,上面是汉阳,这边是汉水,这里是黄鹤楼。这个帝王就是在鹦鹉洲的头上面,应该说它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文化意义很重要,是汉阳发展的龙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第二轮了,SM已经推出,芬兰一家也已经被淘汰了,我们和MGM继续往下走。

  武汉现在提出两江四岸的城市规划,这里是汉口的王家墩商业中心,在汉阳发展比较滞后,但是它现在也在四新区发展成一个新的商业中心,下面是汉口开发区,会进行以汽车为主的生产基地,四新区是汉口的后花园这样一种形式,这里会形成武汉外环线几个商业中心,我们这个区域虽然不是武汉的商业中心区域,但是它在鹦鹉洲的头上,可以说它这个位置还是相当重要的。另外武汉把这个汉水和长江称为两江,在汉口,包括它有汉口的外滩做成非常好的江滩的形式,这个要拓展到长江对岸,称为两江四岸的形式,我们也是这个黄金位置。总的来说,可以说我们这个基地它应该是一个集商业,休闲,居住为一体的这样一种城市化的,非常好的IBD,这样一个区域,一个中心吧!

  在规划中我们进行了很多的分析,包括一个点式的,然后沿江形式的,沿着英武大道和马英路两边的形式,最后我们选择是沿江和英武大道两面都进行商业布局的形式。H的形式。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城,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居住区,一个城市的居住区往往达不到城市要求,我们只有对于商业,对于商业设施,才能使整个区域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要符合业主开发的宗旨。

  这是这边的总图,这是沿街非常多的商业区,中间布置了很好的住宅,包括很大内院的住宅区,沿着英武大道我们布置了很多商业区,这个项目提案我们以高层低密度的形式,因为武汉比较注重朝向,也注重大气的形式。

  这个可能说是前帆,我们在黄鹤楼对岸看是一种非常高的建筑,和新的鹦鹉洲的形象,同时沿岸有很多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商业设施。

  这里是汉口天际线,汉阳是非常平的天际线,汉阳发展肯定形成自己新的天际线,因为这是龟山,海拔三四百米,这里会形成新的旅游区,我们新的区域是汉阳开发的龙头,所以我们天际线的考虑从低到矮,再往下又比较低一下,然后带动整个汉阳沿江的发展。

  这边是城市方向的天际线,它不但从长江这一面来看有它天际线的特点,而且它能够融于武汉,而不是孤岛的形式。

  我们也注重生态的规划,在这个区域当中我们希望把江滩建设成原生态的江滩,包括有很多原生态湿地和多物种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像汉口的江滩有很多人工的用地,因为在这个区域有非常好的绿化带,能够形成绿化主轴,这是总体的分布图,我们这个基地是在长江边上,我们希望它成为整体生态中的一部分,把这个轴一直延到长江边上。在建筑当中我们也考虑外遮阳,外保温一些体系,我想武汉也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点城市,它不但在规划建筑当中有一些突破,而且在节能建筑品质上也应该是中部的龙头作用。

  所以我们整个规划上面给它做了一个详细的生态分析,也就是在生态规划,水面绿化和绿色建筑,种种措施给它进行不同的分析,希望我们这个项目不但成为武汉规划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龙头地位,而且在武汉形成一个绿城的地位。这是一个效果图。

好!谢谢大家! 

  提问:我有两个简单的问题问一下。一个是首钢项目,就是板楼六层那个,我想问建筑的成本是多少?第二个问题菜市口那个项目,我想知道它那个绿化率多少,它是危改房,危改房比平时的低一点,你那个绿化率达到多少?

  余迅:首钢这个项目现在成本我们只能这样说,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地产商,它首先是结构的造价,结构的造价和钢混结构持平的,接下来的造价,在装修方面的造价要稍微高一点,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厂家,包括生产板材的厂家来降低这个成本。其实整个成本来说应该和一般建筑持平,只是说我们节能方面要达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要达到节能50%这样一个承诺,我们只要提高几百块钱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准,我们如果要说,我们要告别空调暖气,我们要保温节能和通风做的很好的话,增加的这个造价实际上是我们一般结构也要增加的造价,如果我们不满足这样,冬天冷,夏天热的建筑,我们希望一个冬暖夏凉的建筑,实际上现在低水准的结构,不管是钢结构,还是普通结构都需要增加一部分的造价提高我们建筑的水准,这个一点点来,不用一下子达到最高的水准,最高的水准是一般造价一倍左右,我们可以分阶段,长时间节能50%,然后慢慢提高我们整个建筑水准。造价也是一个浮动的问题,可能和工业生产,新产品的推出,门窗材料,这个根据市场会越来越便宜的。

  菜市口当时所规定是20%到25%的绿化率,我们是达到了。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