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颐和园: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

admin 2003-08-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包罗万象的“三山五园” 北京西北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迭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
包罗万象的“三山五园” 北京西北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迭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l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在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和圆明园,这就是所谓的“五园”。“三山五园”独立成园,各具特色,但又互为因借,浑然一体。如此集中的园林也为世所仅见。 金、元、明三代的主要精力在修建北京城池和城内的皇宫,因此,西山花园多为私家拥有。从清朝康熙帝开始,内城已无发展,皇家园林才开始涌向西山。现存的皇家园林多为清代中叶所建。 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妃们的消闲避暑之处,政务、祭祀和生活都在城内。清雍正帝继位后,园林开始有了离宫的味道,最后干脆就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里,政务、读书、游乐等都一并处理。园林成了政治的心脏。 颐和园 颐和园距北京市区l5公里,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l5年(l750年)。l8世纪中叶的中国,正处在清王朝鼎盛时期,即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社会稳定、国库充盈,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学文化方面,都把已经走过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高峰。清朝第四个皇帝乾隆亲自主持营造,历时l5年完工的清漪园,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项宏伟的“文化工程”。 万寿山,沿山势起伏筑成的重重宫阙,巍峨恢宏,昆明湖烟波浩淼,轻舟荡漾,人工与自然的美妙结合,使颐和园宛如仙境,壮丽的立体画面,造就出与西方园林建筑迥然不同的东方一代名园。 颐和园一直是皇家禁地,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以后,颐和园曾作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私人财产予以保留。进入本世纪20年代以后,这座有着浓厚神秘色彩的皇宫御苑,以公园的形式,正式向世人开放。 颐和园距市区15公里,总面积约300公顷。园内主要有四大景区。 最东面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因为实行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囚禁于此,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衬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现存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美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巨大的湖面碧波荡漾,轻舟点点。从湖上眺望万寿山,有如一幅层次清晰、从东向西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六座不同形势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三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l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筑是园林的常用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八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顶的无梁殿,全用砖石砌成拱顶,没有一根支撑物,技术水平极高。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铜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个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