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小林治人:“风花雪月”的景观情怀

admin 2009-11-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小林治人,ATLAS设计集团总裁,东京LANDSCAPE研究所株式会社总裁,综合环境设景协同组合(ATLAS-21)代表理事,财团法人日本造园修景协会常务理事,日本DESIGN机构理事,社团法人日本建筑美术工艺协会理事, NPO法人21环境研究协会副会长,东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教授,大连民族学院工业艺术设计系客座教授,株式会社IFA计划董事


 ATLAS设计集团总裁 
东京LANDSCAPE研究所株式会社总裁
综合环境设景协同组合(ATLAS-21)代表理事 
财团法人日本造园修景协会常务理事 
日本DESIGN机构理事 
社团法人日本建筑美术工艺协会理事 
NPO法人21环境研究协会副会长 
东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教授 
大连民族学院工业艺术设计系客座教授 
株式会社IFA计划董事 
 

 

 

  景观中国:您认为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他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小林治人:对于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景观这个行业它涉及的面比较广,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谈,景观设计师首先需要对植物包括运用的材料、工艺技法这些都要很熟知,只有懂了这些东西,才可能实际操作这个设计,除此之外还要让做的项目有一个非常好的景色,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使人看起来非常舒服。此外,景观设计师也应该具备一定层次的美术文化修养。 

    20世纪之前,从工业的角度,包括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各个方面大家都在追求它的功能,对项目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样去改善生活,或者是强化功能。但我还是希望在未来能够使它们更赋予一些人情的东西,也就是不仅在功能上好用,还要给人有一种非常好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今后我们不管从事哪个领域的设计,应该追求对人心灵的一种慰藉的这样一种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人们越来越怀念一些古老的东西,因而对传承那些古老技法的人有了更多的尊重,这个倾向在中国也在不断地加深。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用高科技达到,而有些东西,比如以前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感觉去营造的东西,这些东西用机器、设备却未必能做到。举个例子,像日本的庭院,它的面积、体量,篱笆的编织或者制造方式,以及匠人对石头的摆放怎样让人看了更舒服,都是通过人的感受、通过人对空间的感觉来营造的,而这些用计算机却未必能够计算出来,这些用高科技是无法取代的。现在的年轻设计师,通过在大学或者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的学习有了很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这些都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只有更多地去接触实际操作,才能把这些知识变得更有用、更具实践性。就像刚才讲到的景观中的造景,假山的营造,需要设计师一个石头和一个石头去累积来完成,这项工作用计算机是无法来描画的,因为现场不会有这么精准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自然的。这时,就需要请有经验的人站在场地上去看这些东西,这也是景观设计跟建筑设计不太一样的地方。建筑可以通过计算,使建造出的东西非常精准,而景观则对技法的依赖比较大。

  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才能,我认为景观学未必只是设计一个园子、设计一件东西,认为景观应该是“landscape+planning”,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的,是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结合。景观学这个学科,它虽然很古老,有很渊源的传统历史,但是因为学科的界限不是很明确,并且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的不同,对景观学的认识也不相同,所以对它的定义包括现在对它的名称也不统一,以前也叫“园林”,现在慢慢向“景观”的概念上靠拢,英文称“landscape architecture”,日文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叫“景观建筑师”,其实我在日本也想把这个概念有所改变,因此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一直称景观设计师叫“设景师”。因为“设景”这两个字在日文的发音和“设计”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叫“设景人”。对于设景的认识大家应该是能够沟通的,我的理解,“设计”这个词相对来讲更精密化,比较适合建筑设计,还包括一些需要精密计算的语源,词语的词源。在咱们的邻国,像韩国,景观设计叫“造景”,曾经有一度叫“造园”,造园这个词也是来自中国的明朝。 
 
  景观中国:作为IFLA协会的第一的副会长,这段经历对您以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小林治人:经过第一副会长的经历之后,我认为语言在国际合作中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通过景观这样的一个公共平台,使彼此都成为朋友,沟通交流非常顺畅,而且这么多年以后,曾经在IFLA协会认识的这些人都有很好的关系,到现在大家还互通邮件,我觉得景观的力量是很大的。
    
  景观中国:2003年2月,ATLAS进入中国,在中国这几年时间里,发展成就有哪些方面?

  小林治人: 2003年以前,我受中国建设部一位司长的邀请,到中国进行了关于生态、自然的修复以及原有生态的专题讲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感觉到中国在这个领域缺乏一些人才、技术,于是在2003年,我们在北京注册了ATLAS,参与中国的景观设计,从景观的角度参与中国的建设。我们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地产项目,例如UT斯达康在杭州总部研发中心景观设计,这个项目在2005年已经建成。之后,进行了上海月圆园雕塑艺术园环境景观设计。因为佘山是一个旅游度假区,被称为上海唯一有山有水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建设了悦活公园,完成了项目从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建设。在北京做的项目,比如北京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公约履约中心景观设计,这是一个国际的源头项目,建筑设计由意大利方完成,而由我们负责这个项目的景观设计。房地产这块,万科、SOHO、中信集团都是我们的长期合作客户。别墅类的项目也有,像玫瑰园的别墅,这些都是比较小的项目。

  景观中国:请您介绍一下西安园博会场设计项目,其特点和灵感来源是什么?

  小林治人:这个项目最初的一个设计理念叫“丰饶四季”。之所以选择在西安这样的内陆城市举办花博会,我想西安这座城市浓厚的历史底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想使人们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感知,来感悟西安从长安到现在的几千年的历史的传承和变迁。西安这座古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再结合它的历史,最终沉淀成现在的城市。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花博会这样一个机会,让一些人去掉西安沙漠化城市的概念,让人们感觉这个城市是非常生态的、非常自然的,它的四季都是非常美好的,也就是因为这些初衷,做了这样一个“丰饶四季”的主题。

  景观中国:由于各国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您在项目过程中,怎样考虑文化特征、地域性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小林治人: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个词,用“风花雪月”来描绘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国跟日本对自然环境、景观的理解,共通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的,带着这样的心情,在中国做景观设计,其实障碍是比较少的,这也是我们跟欧美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观的感悟。比如说像亚洲人,追求的是跟自然共生共存,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这些都是亚洲共通的一种理念。但是在欧洲,由于它的宗教、一些习惯的原因,与自然是对抗的一种关系,他们追求的是要征服自然。这些观念渗透在血脉中,会影响到他很多方方面面的行为,比如西方与自然对抗,包括征服自然的观念,带动了他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很大进步,但是在人文、自然、景观这些方面就没有我们的包容性。

  怎么样去设计,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如果是在日本的项目,我一定要到现场去体会这种感觉。即使是在中国的项目,我也会尽我所能,尽量站在项目现场去感受。除了亚洲,包括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都有我们的项目,我都会亲临现场去体会,在那里感受当地的东西,作为最初的灵感来源。到了我们需要设计的地方,站在那里,我经常问自己,这块地如果是我的,我想要怎么办?这也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从这个出发点,去现场拍一些照片,做一些草图,提出一些问题进一步推进设计。

    景观中国:您作为博览会会场设计的专家,对博览会会场设计有什么心得?

  小林治人:经历了这么多届会场的设计,我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地位在发生变化。比如说最早的冲绳海洋博览会,当时日本政府给景观的预算很有限,即便是最初有预算,最后也会有一些让给建筑设计方。到了接下来的筑波博览会,我可以主张一定要留出景观的预算,建筑预算和景观的预算分开,这个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再往下发展,到了90年大阪的国际花卉博览会,这届博览会以园林植物、景观为主题,我在这届博览会中除了作为场地的规划设计之外,还作为整个花博会的总监,来指导和控制整个花博会。通过这些经历,我感觉景观设计在不断地被政府、被社会认可。世界博览会其实是对一项新技术或者是新的学科方向的一种挑战、一种尝试,也可以说是一个大的实验室,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这样。所以,无论是景观还是建筑,我总在不断挑战技术层面的一些制约。这也是我们ATLAS的一个理念,就是参与性。我也希望这些项目,不仅是代表我个人的作品,而应该代表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特别是像世界博览会这样的大型展会,这样的机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一定会遇到几次,所以我也希望这种机会能给更多的年轻人,希望他们来参与,让他们从中学到很多对他今后人生很有用的东西。

  设计过程中总的策划,是在我们开始画图,开始做一切工作之前确定设计方向、设计理念的这样一个过程。日本之前也经历了去别人那里复制、仿制这样一个过程,现在中国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不断地去模仿、不断地去重复一些工作。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应该有自己独创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会,包括对土地的认识,再结合自身的一些东西进行独创,这就好比是导演,导演他要知道演员,还要管音响,也就是要方方面面都要很清楚才能当导演。但我们也知道,谁也不是天生就是导演,天生就是指路人,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也需要亲临现场去参与一些细微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作品更有说服力,更实在。这就好比现在我看到中国不断地在讲生态、环境,非常重视这些,我认为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还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的年轻设计师,从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些书面的知识足够做一个很好的指挥家,一个很好的导演,但是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应该从一些基础、细微的事情入手,让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说服力的作品。
    
  景观中国:作为一位杰出的景观设计师,对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

  小林治人:中国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现在环境问题成为整个全球的首要的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发展,发展和环保怎么结合,它们之间虽然是矛盾的一对,但是怎么样去处理好这个的问题,相信中国会给出一个更好的答案。这些年中国的景观设计通过学习、实践、包括模仿,已经储备了很多经验,接下来是要走自己的路,让设计有自己的风格,让世界看了就知道这是中国式的。现在大家对日本的风格已经有了这种概念――比较细腻,相对来讲更温和一些;欧美也有自己相应的风格;现在中国的风格还比较模糊,景观设计创造中国自己的风格,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中国年轻景观设计师的身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这种交流可以把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会促进它的多样性,包括它的完整性。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