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85后北大硕士被人民日报点赞!30岁辞职,跑去农村做公益,4年推动300多个村落复兴!

景观物语 2018-12-14 来源: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
当时,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写下万字长文,呼吁“救救围龙屋”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最终,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300多座古屋免于被毁。

生活在广东、福建一带的小伙伴

对客家围龙屋一定不陌生

作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

围龙屋大多拥有300~900年的悠久历史

现已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81213_155754_089.jpg

但是曾经,并非所有人

都能认识到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就在2014年前后

还有一处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不少围龙屋险些被拆

当时,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挺身而出

写下万字长文,呼吁“救救围龙屋”

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

最终,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

300多座古屋免于被毁

20181213_155754_090.jpg

这个挥笔写下万字长文的年轻人

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汤敏

20181213_155754_091.jpg

如今,围龙屋保护事件已归于沉寂

但汤敏的故事,却正因此开启

01

汤敏,何许人也?

汤敏,一个85后小伙儿

出生于四川达州一个山村

因为父亲是村干部

汤敏的童年生活里充满了

谁家吵架了,谁家牛吃别人庄稼了

这种村庄琐事和浓浓的人情味儿

加上青山绿水的自然熏陶

让他对农村有一种天生的亲近和眷念

20181213_155754_092.jpg

丰子恺画中的乡村生活,是几代人的美好童年记忆

后来,汤敏成了村子里走出的

第一个北大研究生

师从中国“景观学之父”俞孔坚教授

在母校和恩师的影响下

学生时代的汤敏便立志

要从事为社会解决问题的有意义的工作

20181213_155754_093.jpg

17岁的汤敏(举扇子的少年)

毕业后,汤敏先后进入政府和景观规划、

咨询、旅游、投资等行业公司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他总觉得

距离自己的理想似乎还差点儿什么

2010年,他利用业余时间

创办了“可持续城市公益论坛”

联合一批城市规划领域的讲师

给市民做公共讲座

告诉大家如何看待城市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

20181213_155754_094.jpg

2010年,汤敏面向青少年开展可持续公益论坛

2014年的保护围龙屋事件

虽然以happy ending作为结尾

却给了汤敏很大触动

他深深意识到

中国有太多正在衰败和消失的村落

要保护和帮助它们

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古村保护监督网络

这,也是他一直寻找的离理想最近的事

 

2014年11月

汤敏发起成立了“古村之友”

仅半年时间就发展成

全国最大的古村落志愿者公益组织

如今已有遍布30多个省的10多万志愿者

4年来,汤敏和古村之友

推动了全国300多个村落的复兴

一大波古建筑因此免于被毁

许多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

数百间儿童图书馆和老人活动中心建起

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得以缓解

…………

20181213_155754_095.jpg

当古村之友打造的村落复兴故事

被CCTV多次报道

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汤敏本人也拿到各种公益大奖时

一身光环的他

却过着近乎“自讨苦吃”的生活

一天一城地出差是常态

与妻儿总是聚少离多

奔波辗转,四海为家

央视主持人张越都戏称他是“流浪汉”

640-(1).gif

而当在城市奋斗的我们

都尽力想摆脱身上的乡土痕迹时

汤敏却坦坦荡荡地说: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里的孩子。

如果家乡不好,

没有任何资格谈优秀。

640-(2).gif

当初,汤敏创办古村之友

始于一份无法割舍的乡愁

但只有情怀是不够的

要改变,必须靠智慧过人的头脑

在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的今天

他要如何从历史的潮流中力挽狂澜

帮助这些村庄恢复生机和活力?

640-(4).gif

02

古村之友的故事

广州从化

有一处小众文艺青年青睐的冷门打卡地

一个叫钟楼村的荒弃古村

这片近15000㎡的古建筑群

相传是欧阳修后人在咸丰年前修建

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640-(5).gif

 

如今,欧阳氏族人早已搬迁一空

曾经繁华兴旺的古村落

成了一个荒草丛生的空壳

但是在村子的一隅

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炮楼

有一位“奇人”

已独自在这里住了6年

2012年,油画艺术家梁镰芝来到这里

因不忍心看着这个古村就此荒废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留下来,修缮村庄的古炮楼

作为自己的创作乐园

20181213_155754_097.jpg

在古村之友公益众筹平台的助力下

梁镰芝筹得了20万善款

然后,他用修旧如旧的方式

把废弃多年的老炮楼

修缮成了艺术气息盎然的工作室

20181213_155754_098.jpg

梁镰芝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

经常有人来拜访他

参观他的工作室

钟楼古村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如今已被列为广州文化文物遗址

据说已有旅游公司有意来开发

或许不久的将来

这个被遗弃的村落就会重新“活过来”!

640-(6).gif

和古建筑一样亟待拯救的

还有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

一门巧夺天工的微雕艺术

可在方寸榄核间雕刻大千世界

在古代是备受追捧的贡品

640-(7).gif

广州增城

是榄雕艺术的发源地

可是,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

榄雕也正面临失传的困境

增城土生土长的榄雕匠人周汉军

立志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640 (8).gif

榄雕传承人周汉军师傅

2016年,由增城古村之友会长武文溥牵线

在增城古村之友的帮助下

周师傅在增城古驿道夏街

拥有了一间工作室

也是“官方认证”的榄雕传承基地

20181213_155754_099.jpg

周师傅的榄雕工作室

两年来,他靠榄雕养活了自己和团队

还陆续有年轻人前来参观学艺

不仅榄雕得以传承下去

还为象牙雕匠人提供了谋生之路

间接保护了大象

更惊喜的是

榄雕工作室带动了整条街的发展

古驿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工作室

老房子也得以修缮,被重新利用!

20181213_155754_100.jpg

增城古村之友协会执行会长武文溥谈榄雕对保护大象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和传承非遗之外

古村之友支持的乡村建设项目还有许多

比如保护和修缮祠堂

为游子留住故乡的根

为留守儿童修建公益图书馆

给孩子们一个精神基地

为留守老人修建老人食堂

解决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

为村民培训插花等各种技能

创造就业机会,助力扶贫

等等等等

20181213_155754_102.jpg

中国有200多万个自然村

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古村之友公益平台上的项目

也是多种多样,因地制宜

20181213_155754_103.jpg

古村之友公益众筹平台的孵化模式

截至目前

古村之友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

支持新乡贤项目筹款

已孵化341个乡村文化共建项目

众筹数额超过1136万

从东北到海南,从甘肃到浙江

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项目

在这里得到推广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重现了生机!

20181213_155754_104.jpg

古村之友覆盖的项目区

03

谁来留住我们的乡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国古代诗歌中

描绘了许多乡村生活的美好场景

这也是数十亿中国人共同的乡愁和田园梦

20181213_155754_105.jpg

然而,21世纪以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

故乡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我们的乡愁该何处安放?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从2000年到2010年

中国自然村的数量

从360万个锐减到270万个

10年间,90万个村子消失

相当于一天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

20181213_155754_106.jpg

某种意义上来说

保护和复兴古村落

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工作

但想要跑赢时间

一个人和一个团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发动最广泛公众的参与

这一点,汤敏比谁都清楚

所以,他需要找到这样一群人

他们可能是梁镰芝这样的艺术创作者

可能是周汉军这样的非遗传承人

可能是科技创客,可能是建筑学者

可能是想回报家乡的海外华侨

也可能就是生活在乡村的农民

更有可能是想为故乡做一点事的你我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尽一份力

汤敏将他们统称为“新乡贤”

20181213_155754_107.jpg

像梁镰芝、周汉军、武文溥这样的各地古村之友牵头人及重要贡献新乡贤还有很多,如魏遐(浙江)、周寅(杭州)、邓冰蓉(广州)、谢增县(河源)、郑子敏(汕头)、覃晓(广西)、郑海龙(陕西)、吴元兵(重庆)、马雯骏(贵州)、欧阳志勤(云南)、王定钊(湖北)、田丹(北京)、张会(大方县)等等

要把这数亿量级的新乡贤团结起来

最好的工具就是互联网

所以,古村之友不仅仅是一个公益组织

更是一个互联网公益平台

一个连接“古村落”和“新乡贤”的桥梁

依托科技和互联网

开展组织建设、公益众筹

古村创客孵化、社群品牌推广等

一系列乡村保护与活化项目

20181213_155754_108.jpg

这几年,汤敏在全国各地辗转奔波

发起举办了各种大会

首届中国古村大会

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

中国新乡贤大会

中国县长大会

汇聚和对接各种社会资源

全力打造全国性的古村落保护交流平台

他说:我必须变成一个铺路者,

给他们寻找资源,给他们搭建平台,

让他们发展,

而不是我自己干了多少事。

20181213_155754_109.jpg

第一届中国古村大会

在汤敏心中,有两幅美好的图景

一幅是理想的公益蓝图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汤敏却说:不如授人以“健康的鱼塘生态”

只有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

公益才不再是自上而下的救助

而是自下而上的自助

另一幅是理想的乡村图景

有一天,老宅的瓦片铺好不漏雨了

故乡的祠堂香火常青了

年轻人返乡就业了

留守儿童不再无人管教

老人有了活动场所

不必蹲坐在门槛上孤独地看着日出日落

人心越来越齐了

村庄重现久违的活力和温暖……

20181213_155754_111.jpg

汤敏相信: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因为,这不仅是他的心愿,

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愿!

12月8日晚播出的

CCTV12《社区英雄》第七季第4期

讲述了汤敏和古村之友的故事

一起来看!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
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