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街区变大也能成为优秀的开放社区!

admin 2016-03-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设计手法上,采用街道与广场一体化设计的方式,充分利用开放街区的特点,挖掘街道的附加属性,使得各要素的结合一气呵成...

开放街区体验过不少,但还是觉得创智天地最棒!棒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问:路网变密街区变小真的就变成开放社区了?

  答:绝。对。不。可。能!!

  也许看完下面的文章我们能找到答案....

  故事还得从SOM讲起

  早些年,他们做了创智天地,其理念可能比目前政府层面推行的开放社区还要先进。

  混合的用地、小尺度的街区、舒适的街道,都是骨子里的“以人为本”。

\

  城市设计手法上,采用街道与广场一体化设计的方式,充分利用开放街区的特点,挖掘街道的附加属性,使得各要素的结合一气呵成...

\

  从下图可看到,在城市设计阶段SOM就一直强调大学路的重要性(铺装颜色与绿植变亮)。

\

  但是今天,

  我们的重点并不是讲城市设计,

  而是A2地块修详提升方案...

  故事的转折:

  原方案没有得到认可,需要提升

  我们要研究的这个街区,坐落在地铁十号线沿线,离五角场商圈特别近。最重要的是,场地离大学路也就100米左右..

\

  之前,业主可能找了某家擅长施工图公司做了一轮方案:

\

  前一轮方案更倾向于用道路将社区分为五个大小不一的街区。

\

  一眼看去,觉得这方案不挺好的么?

  街区小、路网密,功能混合,在几年前就这么NB的有远见性啦...

  但可能甲方觉察到方案越做感觉越不对劲,所以找了一家叫TOPO的公司进行优化提升。

  辣么,挺好一方案,甲方为啥不买单了额?

  或许来看看优化方案我们就能恍然大悟...

  故事的过程:

  这才是真正的开放社区

  TOPO的提升方案,没有顺着原有的小街区理念走下去,而是将原有的设计理念从“以车为本”调整成“以人为本”。

\

  TOPO方案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交通方面:将机动车优先改为步行优先

  2.功能方面:将原有独立分区改为混合分区

  3.强调开放空间:将广场与街道结合在一起

  左图为原方案机动车组织,右图为调整方案的车行组织

\

  这感觉,咦,更加奇怪了呀,他们咋把我们的街区搞大了?会不会回到原有的园区式设计模式呢?

  带着一系列的忧心忡忡,我们看看TOPO的具体解决方策略:

  策略一、步行优先

\

  原方案用道路将地块切碎之后,直接导致步行界面(左图)不连续。而经过调整后的方案,将车行与人行交通有效组织,增加了步行的体验感。

\

  调整后的机动车组织流线。

\

  这样处理交通,即增加了到达用户的体验感(据说,KPF在做办公建筑时候非常注重下客区的设计),有减少了交通干扰。

  策略二、复合的功能体系

\

  1.将原有的独立功能分区,变成混合功能分区。


 

 

\

  2.随之带来的是公共空间体系的丰富

\

  3.同时,让最公共的空间与半私密、私密空间进行分级(原方案,全为公共性空间)

\

  这样处理的优点在于,将让生活在社区中的人想静即静,想动即动....

  策略三、聚焦公共空间

\

  以前的文章曾经提到,大学路氛围经久不衰,而将大学路的人气引入到本项目的中央大街中也是设计的核心。

\

  TOPO通过主要街道与广场结合的方式,把右下角的人气引入到核心地段。

\

  街道处理也延续了大学路功能过渡的处理方式。

\

  对公共活动区域是激活整个社区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讲,现有方案在这方面的思考比原有方案更为成熟有效。

  小结:

  原方案从传统设计的角度考虑,只考虑机动的便利性,而TOPO的提成方案,转换角度,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各要素的叠加。

  虽然只是改了一些小的细节,但社区品质的提升确是炒鸡巨大滴...

  设计并没有绝对

  可以这么说,没有TOPO的优化方案,我们屌丝般的芸芸众生(包括龅牙哥和琐叔),很难发觉原方案的问题。或许我们会感觉原来的多好呀,地块分的清晰,交通又没啥问题...

  但实际上却不是,假如只把设计当份工作来看的话也没啥,作品看上去不错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位有点追求的设计师,还是要把事情做的更加出色。毕竟,是有人在使用你的作品。一笔抹下去,会对城市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观点:

  “开放社区并是简单的用街道来分割地块,还是要以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用心去处理每一个细节。”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