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国际建筑大师论坛实录:CCTV新大楼的设计

admin 2004-09-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9月17日至9月18日,2004年国际建筑大师创作演示论坛在首都剧场举行,这次论坛汇聚了来自瑞士、美国、法国等国家的顶级国际建筑大师,内容涉及到无止境建筑哲学、建筑理念、建


  9月17日至9月18日,2004年国际建筑大师创作演示论坛在首都剧场举行,这次论坛汇聚了来自瑞士、美国、法国等国家的顶级国际建筑大师,内容涉及到无止境建筑哲学、建筑理念、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生活元素等诸多方面,配合图片、声音进行现场演示,丰富、形象。
  主持人:中国一级建筑师工学博士 张在元
  嘉宾:荷兰建筑师:Ole Sheeren
  主题:OMA最新设计作品--CCTV新办公大楼

  【主持人】:今天的最后一项演讲,是来自荷兰的OMA的建筑师。我想说到OMA,就知道这个先生,在1994年的中期我们看到了OMA一本书,也看到了他们的所作的一些作品,我们就看到了他们所作得城市设计所做一的一些探索。我觉得在整个世界建筑领域,OMA他们的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在推动21世纪的建筑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在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出他们最细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无论是对待一项非常小的作品,或者是一项国际性的大作品,他们的思想都是浪费的,细致的,我想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对于我们所处理的任何一项作品,他的品质不是与他的规模成正比。下面就请他们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Ole Sheeren】:感谢大家!非常荣幸被邀请到这里跟大家座谈,在这里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自己,同时将会向大家介绍我们公司的工作,这位是瑞士先生,它是OMA的合伙人,同时负责CCTV的项目,同时也负责OMA在中国的项目,我是OMA的设计师,也是CCTV项目的项目经理,我们事务所是25年前成立的,在公司的开始是开始于一本书,它讲到的是高层建筑,公司开始以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国际竞赛,也有一些竞赛获奖,但是没有一个方案在那个阶段能够建成,还有两个图书馆的项目,一个是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个是巴黎的图书馆。所有这些工作在《大中小》这本书里面得以介绍。这本书对我们事务所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可以看到从这本书出来以后,我们的作品开始遍布全世界,可以看到欧洲、美国及亚洲的比例。我们最近完成了一系列的项目,可以提及的是最新完成的是在德国的荷兰大使馆,芝加哥依莱诺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还有西雅图的图书馆,还有洛杉矶的旗舰店,还有在纽约的旗舰店。随着我们项目在全世界各地的扩展,我们也意识到了全世界金融和政治,还有一系列的变化对这个建筑实践的影响,而且这个经济的起伏也对建筑有所影响。我们最新的这本书叫做(英文),内涵了这个题目,有关这本书的同时有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在柏林已经开展过,在鹿特丹有展览过,最近在莫斯科也有,可能还会来中国,这本书不光把视角限于这个制度,也把建筑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之后,对这个建筑的影响。我们意识到建筑不能是仅仅一个自我封闭的沿袭现代主义传统的职业,应该把它放在一个更宽广的领域来看待建筑这个职业。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公司成立了EMO,他有点像整个OMA的一个镜面,他是一个研究机构,它的主要经历是研究世界的有关文化和建筑学术方面问题,这个学术机构不仅对我们所做的项目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它又把我们的视角引导了世界的各地领域。在前一段我们被欧共体邀请来帮助他们设计这个欧盟的标志。我们不仅通过这种图象或者是这种平面设计,更多的是从内涵上表达欧共体不仅仅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欧共体,众所周知,在三年前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它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它对我们公司的实践和项目也有所影响。

  在此,我们避开不谈它的政 治和文化的影响,只是谈它对我们公司决策的影响,当时,我们受到了两份邀请,一份是参加把世贸中心重建的工作,另外一个是中央电视台新址建设的工作,我们选择了不去做这个世贸中心,因为他所负载的纪念性太强了,我们选择了在北京的建设,因为北京的建设是一个高峰期,而且它有活力,有一种向前看的姿态。北京的增长速度之快,以至于它的人口比欧洲的人口都多了。我们也在做这个北京和上海的比较,可以看到,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北京也在经济方面迅速地追赶上海,同时它在文化和其他一些方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在央视的挑战中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如何这样一个历史文脉的城市里来建造一个新的杰作,可以看到,故宫还有正在有一些被保护,有一些被毁坏的胡同,在这里也有一些祭礼,也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几年,北京的城市就变成了多重的连环围绕的城市。胡同再也不是唯一的标志这个城市的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同时它和所有的环路、高架公路是共存的,新的住宅公寓的发展,也和这个环路的扩展相相呼应,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地的建筑在不断地寻求一种当地的建筑特征。也可以看到另外一种类型的建筑在试图为这个城市找到一种国际的建筑的特征。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探索之间,如何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建设一个地标并不是一个建筑师为了寻找实现他个人设计的建筑理想的渠道,而是为了2008年北京在奥运会的那个时刻,整个社会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建筑存在,可以看到现在的央视的地址,也是沿着三环,实际上是在西边,现在的新址实际上就像摆设一样到了东边。我们的地段基本上是一个没有特征的一个地平的构架,基本上一个厂房,没有住宅,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段。当时,CBD也提供了北京的CBD未来的前景规划,可以看到摩天楼这种类型会占据和主导整个的天堑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设计一个摩天楼。

  一百多年前,摩天楼这种形式在纽约发展的时候诞生了,它是以一个代表大都市的形象,在现代化的结构中,能够解决各种经济、居住、办公各种需求综合的一种形式出现在大都市之中。以前摩天楼这种为了在有限的地段中能解决许多矛盾变化的时候,逐渐的消失了,而变成一种经济力量的象征。渐渐地它所代表的这种建筑的类型,比如说住宅、办公、酒店也变得模糊起来。这样就变成像针一样伫立在城市中的一种结构,对整个的城市和城市的文化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贡献。不仅是对高度的竞争,赢者也只是保持几个月的时间,摩天楼的设计者所剩下的只是说做一个摩天楼的装饰!把大楼扭转,做成一个曲面,在几个月前的数据表明,在亚洲所建的高楼已经超过了在美国建的高楼的总数。摩天楼是在亚洲接受,是代表全球化的一个特征,这时候其实在西方已经停止了对摩天楼的思考,除了对摩天楼的商业思考之外,因为没有了其他方面的思考,我们是想在探索一种摩天楼能够做的更多,能够探索一种空间。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摩天楼的内涵和城市密切地结合起来。

  央视现在已经有15个频道,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媒体,央视大楼盖出去以后,可以播送到250个频道,这种效能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对媒体的经验来自于我们对洛杉矶宇宙媒体的设计,在这个媒体上面有一个趋向,实际上真正的媒体的制作趋向于比较分散和这个媒体的内涵也是分散的,因为技术提供了这种分散的可能性,其实我们的问题也是这样的,分散是对还是不对。央视在城西的现址实际上是对城市自我封闭的一个建筑物,当它挪到东部有四分之一的是对公众是开放的,这个可能也是一个标志,就是标志着这个机构会慢慢地向公众开放,或者大众更容易接触这种机构,正如世界上其他的媒体一样,CCTV也有它对媒体安全的要求,在我们分析项目任务书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把这个向公共开放和保密的这两项分开,这样比较容易组织,我们的地段上就出现了两幢楼是CCTV的电视聚集,第二个是电视文化中心,他们是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功能。那我们的地段将近有20公顷,把这所有的项目集中在两个高楼里,可以腾出一部分空间作为公共绿地。央视这个大楼,可能除了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容的内涵,它把这个研究、办公、节目制作以及播送,这个演播室各种功能结合在一个地方之中,这样一个环路把所有的相关的机构做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而不像其他的那样分散。这一种建筑并不是一个普通或者是呆板的建筑,而是集结了所有的功能而且有自我的循环机构的一个体系。虽然这个建筑是一个比较硬的几何体,但是它自己的内部是一个环路,把各个功能连接起来。

  央视这个机构里面,根据它不同的功能,可以说是有些是头,有些是手,有些是其他的功能,通过环路,员工可以进入到中间的部分,这样就有助于它的手、脑配合。整个的这两幢建筑有50多万平米,将来会有十万多人在这里工作,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这样的机构能够集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种像社区一样的工程。强调这个公共性和强调这种集体合作精神,可能也是这幢大楼的一个特征,刚才我们说到十万人这个数字实际上对我们意味着很多,首先意味着这么多每天在这幢大楼里的流量,可以看出我们把这个大厅分成了三层,各个层都把这些人立体的组织起来。虽然CCTV这幢大楼是为央视的机构的一个保密式的大楼,但是我们在里面设计了一个公共的回路,这样的话大家可以进去到大楼的各个地方进行参观。在进入参观流线之后,在底下的层可以看到各种制作的演播室,在上面可以欣赏城市的景色。如果说从一个传统的角度来解决这么一个造型的结构的话,可以想象把这个楼分成几个孤立的结构体系,我们也在为这个大楼的造型来寻找一种适合它的结构,而且适合它这种环路,形体之间能够不断循环的概念。最后的结构是菱形的网筒体结构,代替这种普通的统一菱形网状结构遍布整个建筑表面的做法的,和我们的欧亚那的设计顾问,一起研究了整个大楼外表皮受力的情况,经过这样一个全面的分析以后,我们决定在这个大楼受力不同的地方,哪个地方受力比较小,就把这个杆件拆除,如果哪个地方受力比较大,就增加大的结构杆件。这样分析的结果出来,可能看起来这个外表的图案有点非理性,但是实际上它代表了实际受力的一个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也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工程师也承认在五年前,这种的结构体系还不能够产生,因为那时候的计算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这样一个过程产生的这样的结构,可以说是在世界上的结构精确度最高的一个结构之一,它的这个结构不仅是在设计团队之内经过了检验,而且还经过了中国的政府和当地的政府的检验。在评审整个结构设计的时候,有13位中国最棒的专家,他们和我们欧亚那的工程师,以及中方的工程师设定了一些结构的标准,在今天的年初通过了一个设定结构的初审会,北京的天气气侯今天可能是很晴朗,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是灰蒙蒙的,有一点灰尘的,这样都看起来灰蒙蒙的,实际上对建筑是很不利的。在这样的灰天的背景之下,可能最抢眼的是这种被蒙着罩子的建设工地,这种脚手架的结构也给了我们一个灵感,我们在大楼里有设计了这样的体系,这种玻璃有架的金属网丝,在外面看整个大楼的结构是比较坚实的。这个金属网丝有角度,这样的话,从室内看出去是透明的,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我们光学的标准,而不用把整个的木墙去加上颜色。

  整个这个木墙的支撑体系不像通常的建设在玻璃纸外,而且像捆绑嵌入到玻璃中的一种体系。随着天气的变化,可能这个建筑结构会有一个不同的效果,有时候会形成一个比较强的几何形体,有时候会消失在尘埃之中,实际上我们有两幢建筑,而不仅仅是CCTV一个建筑,在设计中我们要考验的是这两幢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沿着这个路段来设计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CCTV是一个阳刚之气的话,那CCTV应该是一种温柔之美。相对这种CCTV很强壮的姿态,我们在CCTV面设计的是一种向公众开放,欢迎大家的姿态。设计是的最初构思有点像把所有的向公众的开放的任务书给堆砌起来,用一个金属外壳把他包裹起来,这里面有一个五星级的酒店。这个酒店的房间能够不仅看到城市,有可以看到CCTV这幢大楼,除了像新闻发布中心、多功能厅、电子电视应援还有录音棚之外,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剧场,传统的剧场是有舞台,然后有落地的倾斜的座椅,能够容纳很多的观众,这样的缺点是说,它在舞台和观众之间,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搞的比较模糊,我们的建议是把整个的观众席放在一个飘浮的平台上面,把这个观众席完全提升起来,是把整个剧场的前厅和公共空间以及多功能区域和舞台的后台相互连接起来了,这样对于一个电视制作的机构来讲,这么一个剧场会给未来的使用带来很大的灵活性,比如说汽车展,车可以从中间开过去,从南到北通过。对于电视制作这个相机的摆放位置来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电视转播的要求。

  CCTV的地面布局是和整个的地段相互联系的。

  这个基地被分成了四快,这四块实际上是功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被有一点统一的,西方的古城一起所覆盖,这个图案有的地方是景观,有的图案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功能。更多的我们是在认真的考虑这两幢建筑与城市其他的建筑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在考虑CCTV这幢楼作为一高楼不是世界摩天楼,它们之间的比较。在这个由60多个建筑师所组成的设计团队里,我们已经工作了一年多,这个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看到,这装大楼并不是一有一个完全的西方人设计的大楼,可以看到团队中有很多重要的同事,在设计最开始的过程中,有13位建筑师从华东院、上海加入我们的团队,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个团队就融入了中国的力量,而且是密切配合的。上星期我们的项目得到了最后的通过,继续这个项目,我们鹿特丹也会来12位建筑师到北京的现场加入到设计工作中,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筹创我们的北京办公室。现在有点失去时间观念了,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已经超时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还有一段可以向大家讲述。

  加入CCTV的设计,加入北京现代化的设计是我们努力方向之一,但这个对我们来讲还远远不够。因为建造不仅意味着建设,有时候也意味着破坏,对城市,尤其是对北京来讲,成为保护它的另一方面,作为余步的力量,加入到它的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何把这个外来的力量,融入到当地的整个的工作进程和文化的内涵之中去。因为中国的历史和西方的历史很不一样的,如何考虑中国的历史和文脉,西方人可能会擅长看过去哪些没有做好,尤其是西方的建筑师。作为他本人来进,他12年之前来过中国,对他来讲,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中国对这种新建设的追求,同时也把一些地方的现状能够保留。对于西方人加入到中国的这种建设市场上来讲,可能最大的危害是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是在这个市场寻找机会,另一种是陷入另外一种错误的怀旧的感受里。它想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错误的怀旧感”。

  在西方这种古建保护和文化的遗产保护的思维方式中,如果某一样东西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受到保护,如果有一些东西还不够老,就会变成丑陋的东西,老到一定程度的东西大家都承认它是历史文化遗产,不够老的东西,比如说20、30年之久的历史的东西,比如说有代沟,孩子总认为父母说的是不对的。实际上跟这种西方传统的保护方法,参与到北京甚至中国的保护之中,我们把不同的类型加以分析,然后在整个的保护的视角进行分析,不会说等它失去了质量的时候再去保护它的。分析北京的这个城市之后,分析它的环路和环境的成长路衬来综合地考虑北京的古建保护的问题。再用下面的一点时间向大家介绍我们在双年展参展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们刚刚输掉的我国的一个竞赛。

  我们想通过介绍一个方案向大家陈述西方建筑师加入到中国的建设中并不是想建设一个引人注目的不同的结构,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到整个的历史文脉来制作一个很贴近的建筑。整个的天安门广场的文化基理我就不说了,大家一定很熟悉。

  再次想强调的这个我国作为十大强国之一,透视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很弱的建筑,任何一个对它都会造成威胁,我们也知道从它的建造里视场,虽然尺度浩大,但是内容很空。我们设计中的决策是把这个现有的技术做成一个有点像一个模子,把一些新的功能浇铸在这个模子里面。这样的做法使我们把各个功能部分连接起来,不仅把建筑,而且把这个内涵衔接起来,因为展览的内容是美术馆的灵魂所在。

  再次我们用这个北京的故宫的形象来结束我们我的讲座,来向大家陈述央视的项目是一种独特的,而是说我们在北京的文化和这种历史的条件下,对整个特殊问题的一个思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想破例延长了一点时间,因为CCTV和博物馆都是很敏感的,我想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借这个机会提一下。

  【听众】:您好,我是代表国内的事务所来参展的一起的建筑师,我想问一下,您刚才介绍的CCCTV的方案里面,您是投入抽象的环状结构,得到了最终形态上的结果,它最终的结果确实环状的,它在关口处是有很多的偏转性的,这个整体使它的受力更好地解决一点,我的问题是作为OMA的做项目的希望当中,站在审美的立场上,它在设计当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Ole Sheeren】:就你刚才说如果屋顶想不同的方向,或者是反方向的倾斜会更合理,您能不能再澄清一下。

  【听众】:很简单!如果一个盒子像一个S形立在地上,它很小有忧载,如果把它像U字形的形态立在那儿的话,可能会好一点,我想问的是为什么选择用S形的形态,是因为它更有表现力吗?

  【Ole Sheeren】:如果您说的这个U形的这个结构是稳固的,可能您指的是双塔,或者是塔的这种结构的类型。我们的建筑如果说从不同的角度看有时候是一个S形,有时候是O形,你的意思是说一个完整的O形吗?这么抽象的来探讨有点困难,这样咱们可以在下面面对面的探讨更容易一些。

  关于这个的楼的造型设计中,我们确实做了很多的考虑和很多的测验,我们选择的这种造型,实际上是一种平衡的结合,就是说我们没有选择一眼看上去就很稳定的结构,我们现在选择的这种结构,是把握了一种平衡,并不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个建筑就很坚固的。

  在我们这个复杂的结构设计中,它的复杂性也报着一些先进的因素,像一个简单的看起来很坚固的这个结构力,可能某一个元件的试完了以后,整个的结构都失稳了,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的综合体,并不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听众】:刚才你们介绍的这个大楼的时候,首先是高楼,我们现在设计的摩天楼并不是把土地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土地放在第一位,他所担心的,如果说奥林匹克体育馆和CCTV这两个巨型结构代表着中国的繁荣,而这个奥林匹克体育馆在奥运会以后还有一些再利使用的意义,而CCTV不一样,我们怎么样看待这个媒体的问题?

  【Ole Sheeren】:实际上您这个问题里包含了许多很好的问题,我们来一个一个地进行解答。先少这个高楼这种类型,作为纽约的高楼集聚地,他的早期的高楼和晚期的高楼有是不同的,有的是被我们称为CBD的地块也是相同的。纽约实际上它这个城市的中心商务区跟北京的中心商务区是不一样的,跟世界上其他的中心的商务区也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它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个纯粹的中央商务区实际上造成的恶果是白天很多人,但是晚上就没有人了,我们认为这种建筑类型是值得怀疑的,同时,如果只是做一个玻璃的天顶,把几栋大楼给连接起来,就说大楼底下的空间是公共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回答关于您第二个问题,CCTV是一个媒体的大楼,而且媒体是一个变化最迅速的一个行业,你是提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开始的时候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而且有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在想这个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方案会有什么影响,我们所面对的可能来对待这个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把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前提和首要考虑的话,最后的结果是说,也没有建筑,所有的前提也不现在了。我们社了设的大楼实际上是3是300×300,这样这个也是为将来将来整调整留了很大地。在我们大楼的垂直运输设计中,实际上我们也是到这些设计都是考虑了将来有些大楼条件的余地。随着这个数据化这种革命,可能将来的空间会需要的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实际上,实施谁个数的进城,可能好多工作需要的这种环境或者是需要的硬件会越来越小,只是说这系硬件很小的单位体,可以说灵活得地布置。刚才你提到央视将来运作机制或者是媒体的变革会造成使用上的落后,不象体育馆,奥运之后会一直作为体育馆使用,实际上,体育馆没有那么强的功能性,同样对于媒体建筑物这方面的疑问我认为不是问题。

  【主持人】:有许多媒体认为,中国现在是外国实验场,建筑式的的北京可能是石是的中心,当一个国家从一种封闭状态到一种开放状态,特别是从一种国内进入到一种国际的状态,实验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可能比全世界建筑界所关注一点就是实验是否会成功,因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国际一流的设计大师都在这里退推出自己的有独独立的作品,这些是否真正的理解了中国的问文化,或真正的了解了中国中国文化的历史,他们所面对的并不是美国200年的历史,应并不欧洲欧洲而面对5000年的中国。我个人理解,外国建筑师到中国来进来进行计的实验对文化的难度远远大于他们对技术的难度。是不是作品只是进入到了表层并没有进入到最深层的理解。但是我想这也是在进行实验过程的一种探索。究竟这个实验将来是否会成功,这个是在座的每一位所关心的,和全世界人民所关心的和关注的。今天有美洲和欧洲的建筑师介绍了他们的建筑设计作品,我认为在这个介绍过程中,有文化的交流,也有文化的冲突,在任何时候,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冲突并的,我希望大家对今天的讲座可能从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双重性的理解会比较合适。作为一位主持人我今天衷心衷心地各位建筑师以及各位的位听众的以及和的人员工作对今天会议的支持支持!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