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欧文生:第八届高校教育论坛嘉宾发言

admin 2012-1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来自台湾,目前在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景观系教书,我过去的背景是建筑设计,尤其在绿色建筑这一个领域。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应邀来参加论坛并发表一些看法。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老师们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感佩各位同学的辛劳参与。接着我把我今天看到的情况,来跟各位做个分享。首先我觉得我们内地的景观教育跟台湾比起来,你们是比较先进的,毕竟各位是全国高校的佼佼者,今天呈现的作品,事实上在台湾已经相当入流了。今天的作品如果在台湾发表的话,相信一定有许多顾问公司或是事务所极力想争取作品设计者进入他们的公司服务。

  
  欧文生
 [台湾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景观系主任副教授/建筑师]

  我来自台湾,目前在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景观系教书,我过去的背景是建筑设计,尤其在绿色建筑这一个领域。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应邀来参加论坛并发表一些看法。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老师们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感佩各位同学的辛劳参与。接着我把我今天看到的情况,来跟各位做个分享。首先我觉得我们内地的景观教育跟台湾比起来,你们是比较先进的,毕竟各位是全国高校的佼佼者,今天呈现的作品,事实上在台湾已经相当入流了。今天的作品如果在台湾发表的话,相信一定有许多顾问公司或是事务所极力想争取作品设计者进入他们的公司服务。

  两岸景观教育有几个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是学生的来源不同,台湾学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自农校的居多,其次才是学商业设计或是空间设计的学生,再加上一小部分的学土木建筑的高职生。我今天看到前面这五位同学,有学美术的、学环境艺术的,当然也有学建筑艺术的,通常这一类大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台湾并不是被归类为景观,因为目前台湾的景观系的教育课程,通常较偏向农学院课程规划,也就是以搞园艺、植栽的教学为主,比较缺乏人文素养与工学设计的培养与训练。这或许也是台湾景观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农学院的学生在基地环境分析及空间涵构上的掌握能力比较弱,尤其是今天我看到做简报的五位同学,对人文环境的分析都相当不错,在台湾学生的分析能力相对比较弱。

  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今天上来的这五位同学,关于基地人文分析部分,分析做得很好,但是对于当地的物理环境条件的分析,就好像差了点,这对于后续规划设计的结果是会产生偏差的。例如,在台湾的东南边有一个岛叫做兰屿,兰屿的传统民居形式几乎可说是半穴居建筑,屋顶上都用渔网绳索加以固定以防台风。建筑格局上,大致包括主屋、工作房及凉台等三个部分。台湾有些搞人文的学者研究分析认为,这是兰屿居民受到中国儒家天地人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建筑格局。其实就我们学建筑物理的人来看,其实是一个防范台风的文化形成的民居形式。因为从岛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来看,几乎是半年以上都有台风侵袭,所以很明显地,这跟天地人的儒家思想没有关系,是当地居民顺应环境气候的问题。我们学规划设计的人不能不慎啊!

  另外,我今天很感动,我们有一组同学相当有创意,他的设计题目是香港基督教正生书院,希望藉由一个妥善的环境规划设计,为收容的社会边缘人提供一个改过向善的境教效果。这组同学对于主题的人文背景分析能力很强,但是在关于改变建筑现状的环境,以来疏解收容人的心理,或者矫正收容人的人格等推论上,似乎没有提到学理上的证据来提高说服力,这是我觉得美中不足之处。

  嘉宾互动环节

  张英萍:景观为什么总是发生在建筑的狭缝里?请欧文生老师回答。

  欧文生:这个问题在台湾也是被热烈讨论的,我不同意景观是在建筑的狭缝生长的这种说法。我所知道的建筑师都认为景观是一个很广泛、很专业的学问,包括人文、建筑、园林、植栽、都计、环工……等等专业。台湾目前正在推行景观法,希望这个法能够整合不同专业的人,一起为景观的将来而努力。所以我不同意发问者所提的论点,我个人认为建筑是景观的一个部分,建筑可以贡献的是一个人居舒适的环境与元素。学景观的人应该体会人本与人文精神,把建筑视为丰富景观的一个元素,应当包容它,而不是敌视它、摒除它、忽略它。这是我的观点,也是我对景观人最大的期许。在此我不得不说,目前台湾的景观教育比较偏重植栽,不仅在人文分析上较为薄弱,且明显地忽略了空间涵构、场所精神与工程技术的整合,而这个被忽略部分,恰是建筑教育中所具备的学科。别忘了,在人文环境里谈景观,没有回避建筑的道理。如同前面那位老师提到,如果把你设计理念的核心拿掉,那你的分数顶多五十分,同理,你在学习景观设计当中,若把建筑拿掉,你的设计是不会及格的,所以我认为建筑与景观应当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而且景观人应当具有如海之纳百川的胸怀才是。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